惠水縣:民族文化融入美麗鄉村
?
“好花紅來好花紅,好花生在刺梨蓬,好花生在刺梨樹,哪朵向陽哪朵紅……”
在冬日暖陽照耀下,惠水縣好花紅鎮好花紅村村口“咆湯農家樂”老板王科國一邊哼唱《好花紅》,一邊為臨近的春節農家樂高峰籌備食材。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好花紅調代表性傳承人,他每天都要哼唱民歌。
好花紅調,起源于惠水縣民歌《好花紅》,與大調、小調、大歌、小歌一道成為布依族曲調代表,幾百年來在該縣布依族村寨好花紅村流傳。它伴隨著歷史,見證了好花村的變遷。
“在第一屆好花紅藝術節舉辦之后,村里游客逐漸變多,政府開始大力改善村民居住環境、公共衛生環境?!蓖蹩茋f。新增的文體設施,豐富了村民文體活動;修建通村公路,使村民出行更加便利;村內基礎設施日趨完善,村容村貌煥然一新。
在好花紅村的另一頭,輝巖小學里學生們稚嫩的聲音讓好花紅調有了不一樣的韻味。
“從二年級開始就學習好花紅調,老師還會帶領學生了解自身的民族文化,增強文化自信?!陛x巖小學校長危大鵬說。
近年來,惠水縣持續借助好花紅調的知名度,以歌為媒,深入實施鄉村旅游扶貧工程,通過“景區帶鄉村”模式,用民族文化帶領群眾增收致富。如今,惠水縣實施旅游產業化“四大行動”,引進“鵬惠體育”運營全民健身中心,百鳥河數字小鎮景區成功創建國家AAA級景區,九龍村獲評省級鄉村旅游重點村,培育限額以上批零住餐單位18戶、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9戶,入黔到惠游客達91.5萬人次、增長25.2%。
2021年12月3日,惠水縣獲“黔南州歌舞特色村”,惠水縣又增添一個以推介民族文化助力鄉村振興的絕好名片。除了歌舞特色村,黔南州針對各個縣區民族特色、文化底蘊、發展基礎找準定位,通過重點幫扶,打造書法特色村、美術特色村、詩詞特色村、攝影特色村,并以此為契機,開啟黔南“旅游+文化+藝術”新征程,把民族文化融入美麗鄉村、傳統村落、美麗庭院創建全過程。